文/高森信男
臺灣島是經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地殼運動所構成的:板塊間的撞擊創造了臺灣島,因地殼擠壓而隆起的地層則構築了高聳的山脈。綿延不盡的高山阻隔了島嶼的東與西,面向太平洋大海原的東岸,成為了西部本位主義口中的「後山」。
隨著西部平原地區沿著高鐵廊帶逐漸被整合成一座巨大的城市,臺東的存在更顯得與眾不同。不論是文化上的多元性及生態系統上的完整性,還是因為地理阻隔所造成的交通困難,這些正面與負面的因素,都共同構成了臺東作為「例外之地」的特質。
我們將嘗試理解屬於此片板塊的現實與夢境,並透過游移於故鄉與異鄉之間的記憶、疑惑、故事互相鑲嵌在一起,編織出屬於另一座板塊的鄉愁與神話。
另一座板塊
策展人/高森信男
藝術家:
JOHN VEA(東加)
POSAK JODIAN
吳其育
阮原閩
HASANUL ISYRAF IDRIS(馬來西亞)
林書楷
張恩滿
張碩尹
拉勒俄嵐‧巴耷玬(郭悅暘)
歐陽文
展覽資訊
展期/2022.1.15(六)-2022.3.13(日)
時間/週二至週日 9:00-12:00;13:30-17:00 (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)
地點/臺東美術館(臺東市浙江路350號)
※部分作品涉及裸露內容,孩童建議由父母或師長陪同觀賞。
文章取自:台東美術館https://tm.ccl.ttct.edu.tw/ExhibitionsDetailC004100.php?Cond=450c73d9-3957-4fa8-868c-c3248c01081f&appname=ExhibitionsList4101
活動名稱
【展覽】成為土-林明玉陶藝創作展
活動介紹
明玉是跨領域創作者、影展工作者,擔任台灣多個影展的節目策劃與評選工作。移居台東近十年,關注並參與東海岸、縱谷和南迴地區豐富的生態、工藝與藝術創作。六年來持續進行陶藝創作,深受自然景物豐富多樣的形體與肌理啟發,2018年成立「明作陶器」工作室。
特別鐘情花器、食器生活陶的創作,以深色苗栗土混合石英熟料手拉坯塑型,流暢的器物線條和溫潤釉色風格,再以瓦斯窯和柴燒窯的還原方式燒製,呈現落灰、鐵斑與化妝土在器物上形成的獨特色澤與質感。
「地景與其說是客體,不如說是『我們思想的家園』。」---人類學家提姆.英戈爾德(Tim Ingold)。
這次的{成為土}個展,是明玉首次正式以完整的個展形式發表她的陶作,她說:"人生幾十載,在地球億萬年的地質存在,生成流變的大地尺度之下,不過一瞬。曾為土,成為土。
揉土、拉坯、塑型、修坯的過程,是一種帶有穩定節奏的身體勞動,煩躁或愉悅的情緒都會直接反應在陶土的成型上,對我原本依賴視覺和文字思考的工作型態是很重要的平衡。每次做陶都是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提醒,也讓我對環境的冷熱、乾濕度以及自然材質的觸感更加敏感。藝術創作不僅是美學形式的探究,也是創作者(人)與創作素材(物)之間來回辯證、拉扯、和解以成「形」的勞動過程。
用開採自苗栗的陶土創作,是我移居台東後與家鄉之間奇妙的連結。去年春天,台灣西部嚴重乾旱,農地和水庫底的泥土因乾涸而龜裂,那表皮綻開的景象讓人怵目驚心。長期關注紀錄片創作發展的我,起了用陶土為「鏡頭」來記錄環境的念頭,試著將我從苗栗到台東的遷徙路徑,與台灣的地景/地質圖像疊合、對照。
想像著你站在恆春半島由南往北看,沿著北回歸線將台灣橫切開來,露出的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嘉南平原往東緩緩爬升,來到鯨魚背脊般蜿延起伏的中央山脈,陡降到狹窄的花東縱谷,再爬上中級山林立的海岸山脈,繼續往東降到細長的海岸地帶,最後進入島嶼如星宿散落的遼闊太平洋。這條剖面圖橫跨了台灣島的沈積岩、變質岩到火山岩等岩相的豐富變化。
土壤記錄了島嶼環境變遷的縮影,乾旱龜裂、雨水侵蝕、風化鑿刻,以及人為開發挖墾的痕跡。陶土經過柴火的高溫燒製和冶煉,刻印時間與地理的紋理,將台灣千萬年自然地質的變化,縮影在一個個器皿上。
萬物的生命是時間的進程,生命過程猶如地景形成的過程,雖然是不同的時間尺度。細細觀察土壤,可以辨認出原始森林的樹皮和苔蘚,還有岩石的碎裂與崩解。踏進山林,走入溪床、沙地、潮間帶,透過眼觀、耳聽、手觸、腳踏等身體來感知,而非鏡頭景框來「看到」地景。"
活動時間
2022年1月16日至3月13日 11:00-5:00(週三、日公休)
文章取自:台東聚落回聲https://www.echotaitung.tw/index.php?Act=1&SK=2896&MK=2&PK=2325
活動名稱
【展覽】傳奇—席德進作品私藏展
活動介紹
《傳奇—席德進作品私藏展》於12月24日聖誕佳節前夕接力登場,集結7位名家大師(張照堂、阮義忠、謝春德、郭英聲、林柏樑、李賢文、李乾朗)及14位私藏家慨然出借珍藏,包括席德進的畫作、書法、攝影作品和他們鏡頭下的席德進。
往事歷歷,每件作品都是無可取代的創作及未曾消逝的知交與師生之情。
席德進的老師林風眠曾說:「藝術家是為全人類在精神的田野裡耕作的農民」。「池上穀倉藝術館」由六十餘年的老穀倉活化翻轉,期待成為藝術文化的糧倉,與更多的人分享。在此所展出的每件作品,就像藝術家歷經漫長的辛勤努力、走過日曬風吹雨淋考驗所結出的美麗稻穗。
歡迎來到池上,分享席德進留下的傳奇,共賞畫裡畫外的山水風光。
主辦|台灣好基金會、復華投信
首席贊助|和碩聯合科技
贊助|富邦產險
活動時間
2021/12/24(五)–2022/04/03(日)
10:30-17:30(週一、二休館,元旦連假照常開館)
年前休館 2021/01/24(一)~ 2022/02/01(二)
過年開館 2022/02/02(三)~ 2022/02/06(日)
活動地點
池上穀倉藝術館 (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)
票券資訊
全票 50 元 / 優惠票 20元 / 池上鄉民出示證件免費
文章取自:台東聚落回聲https://www.echotaitung.tw/index.php?Act=1&SK=2888&MK=2&PK=2325